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专访桥介数物创始人尚阳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少数赚钱的玩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4:06:00    

桥介数物创始人尚阳星

蓝鲸新闻8月25日讯(记者 武静静)在人形机器人被广泛视为“未来科技图景”的产业中,真正在早期实现稳定收入的公司并不多。桥介数物成为这少数中的一员。成立仅一年,它已通过为客户提供通用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案,获得了项目收入并实现了盈利。

“我们从第一年就开始接到客户项目,客户愿意为机器人的动作付费,这成为我们商业化探索的起点。”公司创始人尚阳星在接受蓝鲸科技专访时表示。

这背后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市场现实:很多企业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机器人“本体”,但在落地环节,最迫切的往往是如何让机器人稳健行走、灵活翻身、精准搬运,甚至完成跳舞、打拳等复杂动作。桥介数物并没有选择从头打造整机,而是专注于为机器人打造“小脑”——即运动控制系统。

尚阳星形象地比喻道:“如果说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决定去哪儿,那么小脑就是告诉它‘怎么走’。我们做的,就是让机器人能稳稳走路、灵活转身,甚至还能跳舞、打拳。”

在具身智能的发展路径中,大脑和小脑的分工日渐清晰:大脑像战略家,负责思考、规划和泛化能力;小脑则像执行官,专注于轨迹规划和运动控制,确保每一个动作精准落地。易凯资本副总裁贾修毅也表示,独立“小脑”供应商有望成为未来的重要力量,他们既能提供标准化运动控制方案,帮助下游厂商快速落地,也可通过二次开发加速产业化。

桥介数物正是在这一趋势中成立并快速成长。公司诞生于2023年5月,尽管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6岁,却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通用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研发商之一。创始人尚阳星出生于1999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后被保送至南方科技大学,师从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教授。在学术与产业的双重驱动下,他选择创业,并组建了一支年轻但极具执行力的技术团队。

本次蓝鲸科技与尚阳星的对话,围绕“小脑”技术在具身智能中的定位、商业化逻辑及行业竞争展开,还原一家年轻公司如何在热门赛道中理性成长、稳健盈利。

小脑技术:人形机器人的“硬骨头”

要造人形机器人的“小脑”并不容易。它由控制器、伺服驱动器、电机和传感器构成,要同时处理多维度的输入信号和高度自由的动作,就像让一个杂技演员在多个平衡木上同时完成动作。除了硬件,还需要各种前沿算法的支撑。这也让“小脑”成为行业公认的“硬骨头”。

这也意味着在人形机器人这条产业链上,对创业公司来说,小脑是最有价值的突破口。

在谈到“小脑技术”在具身智能发展中的角色时,尚阳星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大脑”是负责泛化和高层规划的中枢,那么“小脑”就是动作和运动控制的核心平台。它被视为具身智能的重要环节,承担着机器人身体动作执行的关键任务。未来,许多大型厂商会采购这一技术,并将其嵌入到他们所谓的“具身大脑平台”中,以形成协同。

他进一步解释道,机器人应用的落地需要大量定制化动作,但动作设计往往需要掌握强化学习、运动学、动力学等专业知识。小脑技术在这里扮演了“积木工具”的角色,它让动作设计师无需成为专业学者,也能像拼装模块一样创建和展示动作。与此同时,小脑技术支持高效的仿真训练,并通过独特的策略迁移方法,实现从仿真到真实机器的平滑过渡,大幅降低了实地训练的时间和成本。

在执行层面,小脑技术并非追求工业机器人那种极致精度,而是强调在实际任务场景中足够好、足够高效。例如,在搬运或卸货这类场景中,它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动作支持。随着技术迭代,它在动作与算法层面不断优化,而“大脑”则更多聚焦于泛化能力与复杂规划。两者之间的接口与协同模式尚在探索,但尚阳星认为,理想状态是“大脑”规划出路径,“小脑”则将其转化为具体而细致的执行。

这种分工模式之所以被看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底层技术的突破。尚阳星谈到,当前,强化学习算法的快速演进,以及英伟达面向机器人训练推出的大规模并行仿真平台,使得运动控制的训练速度和效果实现了飞跃式提升。这意味着,小脑技术的适用范围正在被不断拓展。它不仅能服务于人形机器人,还能够延伸到机械臂、四足机器人等多种形态。无论是基础的行走、侧向移动,还是复杂的模仿动作(如跳舞、打拳),甚至未来更高难度的场景,比如爬楼梯,都有望通过这一技术实现。

已实现盈利,向规模化推进

在商业化路径上,桥介数物的“小脑”技术已经证明了其市场价值。尚阳星告诉蓝鲸科技,早在成立初期,桥介数物就实现了盈利,并且正在向更具规模化的盈利模式稳步推进。

在早期阶段,桥介数物主要采用项目制模式,为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机器人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例如,有客户采购了宇树(Unitree)的机器人,想实现定制跳舞、拳击等复杂动作,这些动作仅凭客户自身技术能力难以实现。但桥介数物可以凭借在运动控制算法上的技术积累,针对客户具体需求,量身开发适配的运动控制方案。

(上图为四足机器狗带感知越障,下图为人形机器人全身运动控制)

由于小脑技术涉及软硬件结合的交叉知识,人才稀缺、经验积累困难,因此相关定制化项目的收费相对较高。尚阳星透露,一个定制化项目通常需要1到3个月完成,带来的收入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尚阳星将这些收入视作客户的研发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是客户的‘外部研发工程师’。客户若要自建具备同等技术能力的团队,不仅招聘难度大,人力成本也会很高。而我们通过成熟的技术方案帮客户解决运动控制难题,这种高效的合作模式,也让我们在发展早期实现了盈利。”

如今,公司正在打造通用机器人动作开发平台,并将业务模式从单个定制项目向平台化、规模化方向转型。

尚阳星表示,平台化的目标是降低客户使用门槛,加快动作开发速度,尤其是服务那些预算有限、却有大量动作定制需求的客户。通过平台,客户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自行创建动作;即便系统无法完全自动化,公司也会提供经过培训的支持工程师,以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对稀缺人才的依赖,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和潜在盈利能力。

“平台化的收益不一定在短期立即体现,但它能够帮助我们积累大量用户,为未来更大规模的盈利打下基础。”尚阳星强调。

市场仍在早期探索期,但潜力巨大

关于市场竞争格局,尚阳星认为,小脑技术的专业化壁垒极高。这一领域既需要算法、强化学习等软件积累,又要求对硬件、运动控制有深入理解,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赛道,进入门槛远高于常见的AI应用开发。因此,真正专注于小脑技术的第三方公司在市场上极为稀缺。

尚阳星告诉蓝鲸科技,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工程化经验,尤其是在仿真训练成果如何迁移到真实机器人(sim2real)上的细节处理能力。这是许多机器人公司在早期往往难以跨越的障碍。他透露,接下来,会把小脑技术做成产品和平台,提供定制开发乃至规模化服务,

与外界想象不同,本体厂商和算法供应商之间并不是零和竞争关系。尚阳星指出,本体厂商(如宇树)和像他们这样的算法供应商,更多是协同关系:本体竞争越激烈,对小脑技术的需求就越旺盛,因为更多厂商会寻求外部技术来满足差异化的动作需求。

从行业角度看,小脑技术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虽然技术发展迅速,但真正的大规模市场尚未到来,这意味着未来仍存在大量新进入者的机会。海外市场上类似公司更为稀少,部分原因在于硬件生态不如中国集中。

而在与“大脑”公司的关系上,他认为分工会逐渐清晰。比如,银河通用等专注于具身“大脑”的公司,重点是泛化能力与高层规划;而小脑公司则聚焦在动作控制与执行层面的精细化。两者之间并非替代,而是互补,共同推动具身智能的整体发展。

关于未来,尚阳星认为,人形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真正的大规模机会尚未显现,未来潜力巨大。同时,他表示,本体硬件竞争越激烈,对提供“小脑”技术的公司反而越有利,因为会带来更多客户需求。桥介数物也在积极提升自身能力,并将服务范围拓展至全身操作和感知规划等多种功能,实现产品和应用的多元化。

相关文章
  • 养元饮品半年报交出稳健答卷:营收24.65亿、净利7.44亿

    来源|中访网责编|李晓燕近日,养元饮品公布了2025年半年报,这份成绩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展现出了企业的韧性与活力。在消费分层深化、理性化趋势显著及存量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养元饮品通过一系列精准策略,不仅实现了直销收入的稳健增长,还成功构建起全渠道布局的新增长曲线。上半年,养元饮品实现营业

    时间:2025-08-25 16:20:00
  • 专访桥介数物创始人尚阳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少数赚钱的玩家

    桥介数物创始人尚阳星蓝鲸新闻8月25日讯(记者 武静静)在人形机器人被广泛视为“未来科技图景”的产业中,真正在早期实现稳定收入的公司并不多。桥介数物成为这少数中的一员。成立仅一年,它已通过为客户提供通用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案,获得了项目收入并实现了盈利。“我们从第一年就开始接到客户项目,客户愿意为机器人

    时间:2025-08-25 14:06:00
  • 市场需求不振、行业内卷严重,无奈卷入价格战,信隆健康上半年亏损1500万元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薇8月22日晚间,信隆健康(002105)公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5.82亿元,同比上升9.2%;归母净利润亏损1575万元,同比下降341.2%;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849万元,同比下降577.0%;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252万元,同比增长8.5%。公开资料显

    时间:2025-08-25 12:04:00
  • 消息称绿山咖啡烘焙公司接近以180亿美元收购JDE皮爷咖啡

    观点网讯:8月25日,资本市场消息,绿山咖啡烘焙公司接近以180亿美元收购JDE皮爷咖啡。有报道称,合并后的公司后续将分离饮料和咖啡业务。资料显示,皮爷咖啡(英文名:Peet's Coffee),是一家连锁咖啡品牌,创始人为阿尔弗雷德·皮特。1966年,加州伯克利开设了第一家皮爷咖啡。2001年,皮

    时间:2025-08-25 07:46:00
  • 枣阳供电:创新警示教育模式 筑牢廉洁从业防线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云鹏、龚雨溪)“每次参加公司的廉洁教育活动,都让我深刻认识到纪律红线不可触碰。”国网枣阳市供电公司一名基层员工在参加警示教育后深有感触地说。今年以来,该公司聚焦警示教育实效性,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深化文化浸润、强化监督问责,推动廉洁教育入脑入心,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

    时间:2025-08-20 11: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