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健康】吃出营养吃出健康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印发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强化健康消费宣传引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何科学合理饮食成为一道新课题。有的人因饮食无度,吃出了一些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也有的人为了追求苗条身材,过度节食或者偏食厌食,引发各种健康问题。美食易得,健康难得。吃得饱与吃得好怎样平衡?美味与营养能否兼顾?如何吃出营养和健康?
主食:学会“聪明”吃碳水
近年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风靡一时,许多人甚至对主食避而远之,认为不吃米饭、面条就能瘦身或更健康。然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完全拒绝主食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
“为了减重,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吃碳水,每天只吃蔬菜、水果和鸡胸肉,导致经常头晕,体重还反弹了。”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高佳今年30岁,身体质量指数超过24,她说:“我去医院的减重门诊就诊,大夫为我制定了科学的食谱,原来碳水并不是不能吃。”
“问题不在于吃不吃碳水,而在于吃什么样的碳水。当前,很多人面临的真正挑战是碳水化合物的质量问题,血糖生成指数(GI)正是衡量碳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向雪松说。
向雪松表示,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几乎完全依赖葡萄糖供能。长期不吃主食可能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大脑功能,因为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葡萄糖,而碳水化合物是最高效的葡萄糖供应者。长期低碳饮食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情绪波动,引发代谢紊乱、营养不均衡,增加慢病患病风险。
向雪松分析,现代饮食中,精制碳水(如白米、白面、甜点)占比过高,这些食物的GI值高,容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长期食用可能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建议大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能量的50%—65%,尽量选择低GI、高纤维的优质碳水,而非完全戒断。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主食?向雪松说,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老年人易便秘,且往往需要控制血糖、保护心血管,推荐燕麦、红薯、杂豆粥。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则需充足的能量,不必追求过低的GI主食,可食用杂粮饭、全麦面条,避免过量食用甜食和油炸食品。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与其戒碳水,不如学会‘聪明’吃碳水,健康的关键在于选择低GI、高纤维的优质主食,并合理搭配。”向雪松说,科学吃主食,不仅能满足能量需求,还能预防慢病。
肉类:控制总量合理烹饪
临近饭点,对着两块猪肉,家住四川德阳广汉市北城云璟小区的刘洪斌犯了难。老伴高血压、糖尿病复发,按照医嘱,需要吃清淡点,可上小学的孙子正长身体,喜欢吃肉,喊着要吃糖醋排骨。
像刘洪斌家这样有吃肉困扰的,不在少数。肉类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仅容易吸收,还能提供锌、铁等微量元素。但也有人觉得肉类脂肪多、热量高,过量摄入容易诱发肥胖、脂肪肝及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增加心血管病等慢病的患病风险。如何吃肉才健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于凤梅认为,应从用量、种类、烹饪方式等角度入手,科学合理吃肉。
首先,控制摄入总量。如果是畜禽肉或水产类,成人每天的摄入量为40—75克,相当于三四片手掌大小的薄肉片或五六只虾。
其次,合理搭配品种。白肉、红肉搭配吃,以脂肪含量相对更低的白肉为主,如鱼、虾、鸡肉等。少吃火腿、腊肉、培根等加工肉类,建议每周不要超过一次。
第三,选择适当的烹饪方法。优先选择蒸、煮、烩、拌等烹饪方法,还可以通过去脂处理降低热量,选择去皮禽肉、猪肉的里脊、牛肉的腱子肉等低脂部位。
不同人群吃肉也有讲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周钿苑建议,老年人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消化功能也会减弱,一般建议优选鱼肉等易消化肉类,每天摄入100—150克,分两餐食用,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促进铁吸收。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大量优质蛋白质、铁、锌等,建议红肉、白肉搭配,少吃加工肉等。孕期需增加铁摄入,哺乳期则需额外每天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建议定期吃水产品,避免食用生肉、刺身,少吃动物肝脏。不同类型的慢病患者,适合食用的肉类也有区别。比如,对于高尿酸痛风患者,推荐多吃焯水白肉,少食浓肉汤、内脏、沙丁鱼等,可用鸡蛋代替;对于冠心病患者,建议多吃深海鱼肉,不吃肥肉、动物皮等。
蔬果:养成习惯摄入有度
“孩子挑食,不爱吃蔬菜,就爱吃肉。”看着自己12岁的儿子小明越来越胖,北京市海淀区的王慧很着急。身高160厘米的小明,体重已经超过130斤,明显比同龄小伙伴胖“一圈”。
“孩子身体抵抗力也不好,经常感冒。”最近,王慧带着孩子去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就诊,诊断结果是肥胖导致身体抵抗力低下。医生建议孩子改善饮食,多吃蔬菜。王慧下定决心,平时烹饪时多做一些蔬菜,并引导小明多吃蔬菜。
“小孩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只吃肉,不吃蔬菜,容易能量摄入过量,出现皮下和内脏间脂肪堆积,导致肥胖、脊柱侧弯、身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陈巧分析,蔬菜营养成分丰富,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深色蔬菜,可以提供维生素B12、维生素K2、钾、镁以及膳食纤维,对骨质疏松、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陈巧建议,每天吃蔬菜的品种最好达到四五种,深色蔬菜应当在蔬菜消费中占一半。
“水果含糖高,吃了怕血糖高。”河北省承德市的王大爷62岁了,体检后发现血糖有些偏高,老伴让他少吃水果。王大爷有疑问: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水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我国居民每天水果摄入量为200—350克。正常人只要每天吃不超过这个量,不会造成血糖大幅波动。”陈巧说,水果是人体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长期不吃水果,会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儿童长期不吃水果,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免疫功能。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较理想的情况下,在两餐之间吃水果,每次摄入量为100克。糖尿病患者吃含糖量高的水果要注意总量。
如今,一些人为了减肥,一日三餐只吃蔬菜水果。陈巧认为,蔬菜水果当正餐的减肥方法不可取,也不容易坚持,且会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水果中含有果糖,属于单糖,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后被人体吸收,过量摄入水果,会造成肝脏中堆积大量糖原,形成脂肪肝。如果追求身材苗条,建议加强运动,做到每天均衡饮食,保证一日三餐食物种类多样,定时定量,每顿饭吃七成饱。
(人民日报)
-
【营养健康】吃出营养吃出健康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印发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强化健康消费宣传引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何科学合理饮食成为一道新课题。有的人因饮食无度,吃出了一些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也有的人为了追求苗条身材,过度节食或者偏食厌食
时间:2025-08-25 15:08:00 -
蔚来汽车李斌:如果家里放得下,建议增购再适时卖旧车
来源:新浪科技8月22日,在蔚来全新ES8媒体见面会上,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表示,近期有很多老用户在增购、复购。他建议,如果大家不着急卖车的话,可以等一等,先增购,然后再适时把以前的车卖掉,这是一个合理的安排。他解释到,因为新车上市的时候,对原来的车的产值是造成扰动,这是行业里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规律。“
时间:2025-08-22 12:11:00 -
全市现有执业医师2.6万余人 本科以上学历占七成
本报讯 8月16日,市卫健委发布消息,截至今年6月,全市执业(助理)医师人数2630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9142人,占34.75%,大学本科10656人,占40.51%。35岁至44岁医师是主力军。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以健康太原建设为主线,在“百院兴医”夯基础
时间:2025-08-17 09:11:00 -
精准卡位细分市场,产品创新力为汤臣倍健开新局
市场瞬息万变,优秀企业永远渴望革新。但对行业巨头而言,转身的难点在于效率——光有破浪胆气不够,得拿出实打实的破局策略。 过去一年,膳食营养补充剂(VDS)龙头汤臣倍健被质疑陷入增长瓶颈,但近期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却透露出转机:上半年营收35.32亿元、净利润7.37亿元,二季度营收同比降幅收窄,
时间:2025-08-15 14:39:00 -
财经观察|是“教育”还是“傲娇”?百果园这波操作为哪般?
10日#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登上微博热搜8日,有媒体截取来源为“百果余惠勇”的一段视频发布视频中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回应水果太贵称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相关视频报道截图百果园这波操作,是 “教育” 还是 “傲娇”?记
时间:2025-08-10 1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