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的文化坚守:用热爱传承乡村智慧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尚淼、王大林)在兴山县峡口镇李家山村,有一位即将80岁的老人万楚知。他是民间文化的忠实守护者,更是一位默默耕耘的文化传人。数十年来,万楚知致力于收集整理民间故事和谚语,累计达30万字,用自己的坚持为乡土文化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万楚知老人出生在这片土地,从小就被身边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深深吸引。田间地头的老人讲述的奇闻逸事,邻里间流传的古老谚语,都成了他童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拼,古老的故事和谚语渐渐被遗忘,这让万楚知深感忧虑。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把这些即将消逝的文化珍宝记录下来。
没有先进的设备,也没有专业的研究团队,万楚知就靠着一双腿、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穿梭在李家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他挨家挨户拜访村里的老人,耐心地听他们讲述那些或传奇、或平凡的故事,一句一句地记录下蕴含着先辈智慧的谚语。有时为了核实一个故事的细节,他不惜多次往返,哪怕山路崎岖,年事已高,也从未阻挡他的脚步。
收集的过程充满艰辛,整理工作更是耗时费力。为了将这些零散的故事和谚语分类归纳,使其更有条理,万楚知常常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眼睛花了,就滴几滴眼药水;腰酸背痛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然后继续投入工作。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方言词汇,他还会查阅大量资料,或者向更年长的老人请教。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万楚知终于完成了30万字的民间故事和谚语集。这些文字,不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一部生动的乡土文化史。它涵盖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道德观念等,为后人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去打开了一扇窗口。
万楚知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他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乡土文化传承的道路,让那些古老的故事和谚语在岁月的长河中得以延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的人。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
拓展内容维度,提升互动体验,长春世界雕塑园“雕塑无界·青春无限”第二周活动即将开启
8月23日至24日,由市委宣传部统筹,团市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等十余部门联合承办,市城建集团具体执行的“雕塑无界·青春无限”第二周主题活动将于长春世界雕塑园精彩继续。在首周成功吸引5.5万市民游客的基础上,本周活动进一步拓展内容维度、提升互动体验,以更丰富的艺术形态、更年轻的
时间:2025-08-22 16:10:00 -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三季)延边站报名开启
央广网长春8月21日消息(记者舒震 见习记者郭明彤)以千年文脉铸就时代风骨,用中华经典激荡盛世回响!日前,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三季)延边站活动报名通道正式开启。中华经典诵读大会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独家策划的大型文化展演活动,具有社会公益性、民间参与性、专业权威性。活动旨在引导、鼓励全社会共同诵
时间:2025-08-21 17:06:00 -
枣阳供电:创新警示教育模式 筑牢廉洁从业防线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云鹏、龚雨溪)“每次参加公司的廉洁教育活动,都让我深刻认识到纪律红线不可触碰。”国网枣阳市供电公司一名基层员工在参加警示教育后深有感触地说。今年以来,该公司聚焦警示教育实效性,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深化文化浸润、强化监督问责,推动廉洁教育入脑入心,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
时间:2025-08-20 11:36:00 -
鲜明阐述西夏文明的中华文明属性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的犁耕图 资料图片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的舂米、杂技场景 资料图片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编者按近期,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李华瑞新著《回望贺兰:西夏文明史再研究》由中华书局出版,恰逢不久前西夏陵被列入《世界遗
时间:2025-08-16 04:40:00 -
农民作家徐耀良:以一生光阴传承芦苇荡里的红色记忆
阳澄湖畔,风拂芦苇。八十载春秋流转,一位老人以脚步丈量烽火旧地,以笔触复活英雄血脉,以乡音播撒红色火种。他,就是沙家浜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徐耀良——用一生践行“收集、整理、传承红色文化”誓言的芦苇荡“红色记忆守护者”。矢志不渝,“铁脚板”追寻红色足迹阳澄湖畔的芦苇荡,曾是烽火年代的天然屏障,见证过新四
时间:2025-08-13 20: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