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切胃后她瘦了80斤!手术减肥你了解吗?|体重“莞”理年⑤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16:00    

减肥,为什么这么难?!

随着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启动,“体重管理”成为时下热词,有网友戏称“国家不允许你再胖下去了”。当饮食运动等基础干预方式难以“瘦下去”时,外科减重手术成为守护健康的最后一道医学防线。

什么样的患者会被建议进行减重手术?手术风险有何风险?近年来减重手术领域有哪些技术突破?南方+专访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疝与减重外科主任李力波,解读肥胖防治新趋势,并针对备受关注的减重手术进行专业解析。

只有灵活的胖子

没有健康的胖子

“只有灵活的胖子,没有健康的胖子。胖直接增加了所有器官的负担,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控制不了人性的弱点,你还会胖起来。”李力波直言。

据李力波观察,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久坐、饮食高热量化、外卖普及,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确实显著上升。并呈现年轻化、区域差异缩小、代谢性疾病并发增多等现象及特征。

具体而言,肥胖不再局限于中老年,青少年和年轻群体的肥胖率上升明显,这可能与电子设备使用增加、运动减少有关。此外,过去肥胖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但现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人群的肥胖率也在快速追赶,反映出饮食结构变化,高糖高脂食品的普及。伴随肥胖而来的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呈现低龄化趋势,许多人在30岁前就出现代谢问题。

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预防肥胖?李力波建议:在饮食上,应控制总热量,减少精制糖和高脂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全谷物的比重。在运动方面,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力量训练。在睡眠与压力上,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压力性进食。

李力波强调,腰围持续增加(男性≥90cm,女性≥85cm)是内脏脂肪堆积的信号,无明显原因的疲劳、气短,可能提示代谢异常,食量未变但体重缓慢上升,可能是新陈代谢减慢的早期表现,这些身体释放的预警信号要重视。

外科是体重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什么样的患者建议进行减重手术?

外科是体重管理的最后一道防。过去,外科减重手术被视为“极端手段”,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宣传普及,手术的接受程度日渐提升。

李力波介绍,外科减重手术主要有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手术,这是治疗严重肥胖和相关疾病的有效选择,在欧美国家已较普遍,中国也在逐步跟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肥胖及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指南(2024版)》,减重代谢手术适应症已形成精准分层体系。指南明确,手术推荐等级需依据体重指数(BMI)结合代谢异常程度综合判定:对BMI≥32.5的严重肥胖患者强烈推荐手术干预;BMI在27.5-32.5区间且伴随两种以上代谢疾病者,手术可显著改善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等14类合并症;而BMI低至25-27.5的临界肥胖群体,若合并糖尿病且常规治疗失效,经多学科团队及伦理委员会双重评估后亦可谨慎开展。

对于特殊年龄群体,指南作出严格限定:70岁以上患者需全面评估器官功能及手术耐受性;未成年人手术门槛则设定为BMI≥32.5合并两种代谢疾病,或BMI≥37.5合并一种代谢疾病,且必须通过心理评估及术后管理能力审查。值得注意的是,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的中心型肥胖者,即使BMI未达标准,经影像学确认后也可提升手术优先级。

该指南同步划定了八类严格手术禁忌证,明确禁止为以下群体实施减重代谢手术:明确诊断为非肥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滥用药物、酒精或患有精神心理疾病未得到良好控制者;智力障碍或智力不成熟,行为不能自控者;对于未减重的预期不符合实际者;不能理解手术潜在并发症风险者;不能配合术后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依从性差者;全身状况差,难以耐受全身麻醉或手术者,均被列入禁止手术名单。

减重手术技术进步显著

患者术后体重下降40公斤

一位30岁女性,术前BMI达42,伴有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生活质量极低。接受袖状胃切除术后,1年内体重下降40公斤,血糖和血压恢复正常。她恢复工作并开始运动,5年随访显示体重稳定,心理状态也明显改善。

这是李力波印象深刻的患者,在他看来手术不仅是减重,更改变了整体生活轨迹。

李力波介绍,近年来,我国减重外科领域迎来技术突破,临床实践呈现微创化、精准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体系已成为临床主流,该手术切口小、恢复快,术后疼痛和感染风险大幅降低。与此同时,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提供更高精度的操作,特别适用于复杂病例,减少术中出血和组织损伤。对于不愿接受传统手术的患者,胃内球囊、胃缝合术等非手术侵入性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新选择。数据显示,新技术使平均手术时间从2-3小时压缩至1-2小时,住院天数减少至1-3天,安全性显著提高。

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减重手术风险,李力波表示,在规范诊疗体系下,术后营养缺失问题可通过系统性管理有效防控。临床数据显示,袖状胃切除等主流术式虽会减少胃容量或吸收面积,可能导致维生素B12、铁等缺乏。但术后规范补充营养,如口服或注射维生素,并定期随访监测,能有效预防。

对于术后体重反弹问题,部分患者术后体重可能回升,研究显示,5年内反弹率约20%-30%,主要与生活习惯(如暴食、高热量饮食)有关,而非手术本身失败。坚持健康饮食和运动可显著降低风险。

“现代微创技术下,手术死亡率已降至0.1%-0.5%,并发症发生率约5%-10%,远低于未治疗肥胖带来的长期健康风险。”李力波说。

于考虑减重手术的人群,李力波提出全流程管理建议:首先是优先选择有丰富经验的三甲医院或减重专科中心,查看医生资质和手术成功率。做好术前准备,进行全面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与医生充分沟通期望和风险。术后康复阶段要严格遵循医嘱,调整饮食,如少量多餐、高蛋白低糖,坚持适度运动,定期复查。在心理建设方面,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调整对手术效果的预期。

策划:靳延明

统筹:欧雅琴

撰文:欧雅琴 郑家琪

摄影:龚名扬

设计:钟雨晴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 欧雅琴;郑家琪;龚名扬;钟雨晴

健康东莞

相关文章
  • 生命终有裂痕,是他们让阳光照进

    噩耗的降临,往往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充满戏剧性。它来得悄无声息,没有人失声痛哭,没有人歇斯底里。有的只是沉默和沉默后的一片空白。这是在确诊罹患肝癌晚期后,王桥强的感受,沉重的气氛弥漫,连空气都变得凝固了,连意识都变得模糊……01王桥强今年56岁,因为讨厌去医院,很少体检。半年前,他总感觉发冷,不舒服。因

    时间:2025-04-28 17:24:00
  • 打造医疗援助新模式 谱写健康惠民同心圆——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帮扶阿拉善盟蒙医医院工作纪实

    【来源:阿拉善盟卫健委_深化医改】为破解我盟医疗机构重点专科建设滞后,优质医疗资源不足,诊疗服务水平不高的难题,今年以来,盟卫生健康委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百姓看病就医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贯彻落实盟委、行署和自治区卫健委关于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决策部署,以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为目

    时间:2025-04-28 05:17:00
  • 发烧10多天,女子遛娃回来后确诊!很像感冒,严重可致死,正是高发季

    春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可深圳的甄女士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普通的出游竟让她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女子遛娃回来高烧不退辗转多家医院不见好转前不久,甄女士看着天气不错便带宝宝出游,不料回家后,她开始发烧并伴有头痛、恶心想吐的症状,于是便自行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不久就退烧了。但没多久她又开始出现类似症状,甄女士辗

    时间:2025-04-25 06:50:00
  • 南华医院甲乳外科联合超声科开展“健康进警营”公益活动

    【来源:衡阳新闻网_热点关注】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蒋云霞报道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甲乳外科联合超声科走进衡阳市公安局蒸湘分局,开展“健康进警营”公益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公安干警的健康意识,增强他们对甲状腺及乳腺疾病的认知与预防能力,以实际行动关爱一线干警的身心健康。活动现场,南华医院甲乳外科

    时间:2025-04-24 04:58:00
  • 如何开展“人造太阳”聚变装置辐射安全监管?生态环境部回应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阮煜琳)近年来,“人造太阳”聚变研究进展可喜。中国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司长刘璐23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开展聚变监管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监管制度,保障聚变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聚变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已建成若干

    时间:2025-04-23 19: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