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荣:“旅居经济”,一个加速崛起的新赛道
住宿,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对于游客而言,是旅游的刚需,是每个游客夜晚的归宿;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住宿是“留客”要素,是将“流量”转化为“留量”,从而争取游客消费转化的基础前提。
当云南放弃“七彩云南”的观光定位,提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并将“旅居云南”作为全省的文旅品牌定位。
当山东省率先打造“民宿集聚区”度假旅居目的地,培育“乐宿山东”品牌,济南泉城也不再用“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来标榜资源优势,而是以“今晚住济南”——这么直接而毫无诗意的定位来主推旅居。
或者,当我们看到更多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城市,将“康养旅居”作为品牌叙事时,这不仅是对现时代旅游消费“核心驱动”的再认识,也显现出“旅居经济”的风口,已经成为一种“务实之风”悄然兴起。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品牌发布
1//“旅居经济”的双重驱动
云南主推“旅居生活”,并将全省的旅游品牌定位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代表着云南旅游的战略性调整,即从观光型旅游向旅居型度假的转向。
这个定位和转向符合云南独特的资源优势——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雄奇瑰丽的自然景观、多元包容的人文氛围等,云南正从传统景区打卡地,转型为承载“诗与远方”的理想栖居地。
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州市,早就成为国内富裕阶层、知识精英、艺术家、候鸟族等旅居的首选目的地,云南具备发展旅居度假的基础,需要强化这个优势,通过发展旅居来推动云南旅游的“深时体验”和“深度转化”。
这种转向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后现代生活方式”的诗意觉醒。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阶层、自由职业者、数字游民等新群体崛起,他们打破“工作-生活”的地理界限,追求“流动办公+诗意栖居”的融合模式。
同时,“银发经济”与康养度假的兴起,让候鸟式旅居成为50+人群的生活标配。这些新需求共同催生了“生活即旅行,旅行即生活”的诗意旅居形态,使长期停留、深度体验成为可能。
二是“后房地产时代”的经济重构。当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趋于饱和,具备优质生态资源的地区迎来“第二居所”需求爆发期。云南、海南、浙江等地的旅居地产,既满足富裕阶层对“逃离都市”的空间想象,又通过盘活闲置物业、完善度假配套,形成“居住+消费+体验”的复合经济生态,实现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运营”的效能转换。这种 “生活方式”投资,正成为文旅地产的新赛道,构建起供需互促的旅居经济闭环。
因此,对于具备旅居生活的自然气候条件,而又存在房地产供给过剩,或者还有房地产增量空间的地区而言,发展旅居不仅有利于盘活闲置地产,而且有利于度假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主打生活方式的品牌酒店,如亚朵、全季、锦江等纷纷抢占三四线城市,甚至投资布局小县城,也跟旅居生活的兴起和闲置地产的盘活不无关系。
也就是说,富裕阶层对“后现代旅居生活”的追求和“后房地产旅居经济”的发展,会成为一种相互对等、相互依赖的供需关系,将会成为国内旅游市场角逐的新蓝海。

济南九如山艺文小镇
2//从“住宿”到“旅居”:一种范式转变
在经历了一天“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观光后,游客需要一间舒适的房子,来安顿疲惫的身体。
在泛旅游时代,当景点被“祛魅”,不再成为旅游核心吸引物,游客往往会以旅居之所的优先考虑,来安排自己的旅游计划和活动范围,“优先订房”成为每次出游的“头等大事”。
越是旅游阅历丰富的游客,越是对同质化的景点式观光丧失兴趣,更渴望有休闲式的高品质度假环境,能够提供“无脑选择,无恼保障”——即不用经过思考选择,去了就有毫无烦恼的品质保障的服务,来满足他们独享式的度假生活,而且这种度假,往往具有高频次、重复消费的可能。
当游客跻身于人潮人海的游客群体中,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均质化的,都是“流动大军”里的一份子,这使得游历性炫耀丧失了“独属性”,稍微对旅游体验有点品质追求的游客,不会以分享“拥堵”为自我宣示。
只有逃离人群,“住在哪里”的选择和消费能力,才将“消费阶层”的品质选择,划分出三六九等,身份在住宿环境中体现出泾渭分明的区分。
从这个意义而言,旅游的尽头是旅居。
旅游、旅行、旅居,代表着旅游行为的“三种境界”——
旅游的核心是“游”,追求的是“观看景观”,旅行的核心是“行”,即身体力行,追求的是“深度体验”,而旅居的核心是“居”,追求的是“诗意栖居”。
从时间上看,旅居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些,一星期,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都算旅居;旅行对于时间的自由度可长可短,灵活把握,环球旅行是旅行,出门去徒步,当天去,当天回,也叫旅行;而对于旅游的定义往往会以“隔夜”为标准,即游客离开固定居所去异地,必须在异地过一夜,才叫旅游,不然就属于在地休闲,而不是旅游。

这种差异决定了旅居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 “可居住的目的地”——不仅要有养眼的风景,更需构建完整的生活生态:从宜居的气候、便捷的交通,到多元的社交空间、丰富的文化体验,最终形成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磁场效应。

“旅居安吉”品牌广告
3//旅居经济的“三宜要素”
旅居经济率先从浙江、海南、云南、山东等省份发轫。从区域竞争来看,海南以滨海度假见长,浙江主打江南水乡的精致慢生活,山东主打山海之间的雅致文化,而云南凭借“气候多样性+文化丰富性+空间层次性”的复合优势,成为全国唯一能覆盖“避寒-避暑-避霾-养心”全需求的旅居目的地,真正实现“四季可居、全龄适宜”。
与此同时,福建、贵州、四川、广西等相对欠发达地区,也因为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多元的人文气质,正在发展成为新型旅居目的地。
它们的共同特征在于,具备优质的自然生态、气候环境、人文氛围、经济基础、交通通达度、服务品质等基础,当然,更追求多种满足“旅居要素”的叠加。
首先是宜居的生态环境,比如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冬暖夏凉,不受季节性制约,比如优质滨海地区,或者海拔在500米至2000米的山岳型地区,适合旅居。
其次是宜人的人居环境。满足旅居的基础配套,比如旅居主题酒店、精品民宿、雅致庭院、中高端别墅、平价公寓等,能够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的旅居人群;同时,住宿之外的餐饮、娱乐、运动以及公共文化空间、社交活动等也要精致而多元,有可供旅居客自由选择的“生活尺度”。
再次是宜情的人文环境,形成某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比如大理、丽江因为汇聚了全国各地很多的作家、音乐人、电影人等艺术客群,文艺范儿十足,形成一个“隐匿的创意阶层”,丰富了旅居地独特的人文气质。
从旅游体验到闲居生活,从走马观花到诗意栖居,旅居经济的兴起,代表着中国文旅发展范式的转向——从追求“制造景观”转向“营造生活”,这是中国文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已经到来的新赛道。
(来源:中国网 作者:孙小荣/小荣说)
-
孙小荣:“旅居经济”,一个加速崛起的新赛道
住宿,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对于游客而言,是旅游的刚需,是每个游客夜晚的归宿;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住宿是“留客”要素,是将“流量”转化为“留量”,从而争取游客消费转化的基础前提。当云南放弃“七彩云南”的观光定位,提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并将“旅居云南”作为全省的文旅品牌定位。当山东省率先打造“民宿
时间:2025-05-20 11:53:00 -
1075单!云南水权交易单数全国居首
掌上春城讯日前, 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多措并举,全力推动节水工作,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节水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截至2025年5月15日,完成水权交易1075单,交易单数目前居全国第一。今年以来,省水利厅进一步完善节水工作制度保障,制定印发2025年云南省节约用水工作要
时间:2025-05-20 07:50:00 -
新民艺评|指间沙:天生我材必有用
什么是琴心剑胆?听完陈楚生抱着吉他唱《将进酒》,很难不沉浸于一种久违的旷古诗意:前半阕,吉他悠然仿若古琴,低吟浅唱,真乃“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后半阕,吉他昂然似万马奔腾,而他“弹琴复长啸,明月来相照”。一首歌,有琴风酒意,亦有剑光豪气。《歌手2025》首秀后,陈楚生《将进酒》的话题热度突破八亿
时间:2025-05-19 14:34:00 -
C视频| “熊猫专列·成都号”今日首发 载109名乘客16天全景游新疆
川观新闻记者 华小峰 冦敏芳5月18日,“熊猫专列·成都号”首趟列车从成都安靖站发车,将带领109名游客开启16天15晚“全景南北疆之旅”。首发游客共109人,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等国家以及四川、北京、上海、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其中境外游客65人,占比59.6%;50岁以上乘客占比达
时间:2025-05-19 13:48:00 -
建安区:温情服务 “烹”出烟火新滋味
夜市活,经济兴。随着天气逐渐升温,建安区新老城区的夜市成为了群众休闲娱乐聚餐的好去处。近日,建安区各部门主动服务夜市经济,在规范管理同时贴心护航。柔性执法让夜市烟火气与城市秩序并行,这份充满人情味的治理智慧,成为城市发展中最动人的底色。傍晚六点,在建安区城管的暖心催促下,龙泉街夜市街准时“开街”。美
时间:2025-05-18 12: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