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生态治理的“汕尾试验”:走在发展与保护的平衡木上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汕尾报道
“现在海丰县内17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已经完成了九成以上,剩下13个比较难啃的‘硬骨头’预计也将在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治,黄江河整体水质已从Ⅳ类改善至Ⅱ类,满足饮用水要求。”3月底,在位于汕尾市海丰县的黄江河岸旁,汕尾市生态环境局海丰分局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股股长洪晓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蓝天、绿水、飞鸟,对岸不远处的纺织印染工厂和采访期间无意闯入镜头的一组皮划艇训练者,组合构成当下的黄江河图景一角。
林树灿的染织厂就在河对岸,以往工厂处理好的污水会直接排入河道,“现在我们接入了统一的市政污水管网,污水会经由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再排出,等于也给了我们多一道保障。这几年可以明显感觉到黄江河两岸环境变好了,愿意从外地过来的员工也多了一些。去年我们营业额整体超过了6000万元。”
黄江河两岸是汕尾近年推进生态治理改革“试验”的一个切面。在这座沿海城市走访期间,多位受访者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到了两个与“环境”有关的关键词: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可以发现,在守住生态保护底线的同时,地方生态部门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能够为区域经济提档升级提供更多“绿色附加值”。
回过头来看汕尾,包括黄江河在内,2024年汕尾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同期,汕尾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8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高于广东全省平均增速。
从“守门员”到“服务生”,当地方生态治理思路发生转变,也有望催动新一轮绿色转型在广东更多城市加速落地。

(黄江河上市民正在划皮划艇,郑玮/摄)
当河水开始变清
聊起这几年周边环境的变化,海丰县协祥盛染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树灿最直接的感受是,“每天在河边栈道散步的人变多了。”林树灿的染织厂就位于黄江河一侧,“原来上游有比较多的工厂和养殖场,水质会差一些,现在经过几年的整治,我们明显感觉到水质变好了,飞鸟也来了。这几年河边栈道和游乐场修好之后,节假日都是人满为患。”
作为汕尾市海丰县三大河系之一,黄江河流经海丰10个乡镇,河长67公里,流域面积约1182平方公里,是全县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也是工农业水源地。此前,由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上流域内枯水期生态流量缺乏,以及上下游存在的畜禽水产养殖尾水无序排放等问题,黄江河水生态环境一度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2019年开始启动黄江河‘碧水攻坚战’,对上下游入河排污口进行了全方位排查,并逐步通过建设公共污水处理设施,对相关排污单位进行流转清退或达标改造等方式开展整治。”洪晓明说。
2020年正式投入运营的海丰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目前已经承担了全县每天超过4万吨的污水处理量。“我们分两期建设,首期工程已经实现满负荷运营,二期工程正在加紧申请投运。目前服务范围覆盖海丰县生态科技园、金岸工业园、城东镇镇区二环以外区域,首期配套厂外管网工程总长9.363千米。”海丰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表示。
除海丰县外,汕尾市城区也对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展开集中整治。一方面规范畜禽养殖,推动4家规模养殖场以种养结合运营,粪污利用率达到82.18%,同时建立涉水企业动态清单,并强化医疗企业废水监管,城区11家医院医疗废水设施建成运行率达到91.7%。
目前,汕尾全市已完成黄江河沿河7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污水处理量6.24万吨/日,并完成黄江河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建设,建成黄江河河口湿地,实现近7万方/日的水体循环净化能力,推动黄江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截至2024年末,黄江河流域河流生态流量实现100%达标,河道缓冲带植被覆盖率超过70%。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黄江河两岸带来了更多人气。
采访期间,一组皮划艇训练者闯入镜头,距离河岸不远处就是汕尾市水上运动基地。皮划艇、帆船、帆板、桨板……近年各类水上运动项目兴起,这些与区域水生态环境高度绑定的“绿水”经济业态为黄江河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周边企业带来了一些溢出价值。林树灿向记者表示,“这几年可以明显感觉到黄江河两岸环境变好了,愿意从外地过来的员工也多了一些。去年我们营业额整体超过了6000万元。”
据悉,2020年以来,黄江河沿岸几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也已累计接待考察团近4000个,接待游客约180万人次,推动沿河各村的集体经济增长了三倍多,年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
从“守门员”到“服务生”
黄江河两岸是汕尾近年推进生态治理改革“试验”的一个切面。在这座沿海城市走访期间,除了直观可见的生态环境外,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还听到了另一个与“环境”有关的关键词:营商环境。
比亚迪项目是其中一个案例。今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刚刚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共建绿色制造产业园协议,将在核心零部件生产、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比亚迪项目是海丰县构建临深新城高质量发展蓝图的关键一环。项目总投资达70亿元,签约后我们实现了39天交地开工。”汕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进项目落地,海丰分局成立了专项小组,多次联合各部门召开专题研讨会,深入研究项目生态环境领域要素保障方案,合力推动该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开工建设。
这不是孤例。走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在守住生态保护底线的同时,地方生态部门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能够为区域经济提档升级提供更多“绿色附加值”,在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过程中既是“守门员”也做起了“服务生”。
“‘两证审批合一’改革是我们近年在全省率先推进的另一项探索。”汕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提到另一项改革探索。
据悉,按以往环保审批办理程序,企业项目建设需要先完成环评审批并获批复后再申领排污许可证,法定办理时限为50个工作日。为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海丰分局探索组建跨部门专项小组,通过"一套材料、同步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审批时限压缩至24个工作日,实现"一次办结",推动项目加速落地投产。
除简化行政流程外,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增值服务”也成为地方生态部门的“职能转型”方向之一。据悉,汕尾市生态环境局城区分局正着力推行“执法诊断+技术帮扶”一体化服务,已指导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家重点排污单位主动完成2套低效VOCs治理设施升级,破解企业“想改不会改”困境。
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强调要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当地方生态治理思路从“守门员”逐步向“服务生”转变,也有望催动新一轮绿色转型在广东更多城市加速落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一场“科技大秀”掀起AI革命:联想神秘视频预告未来“智能体世界”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易弋力4月28日,一支极具未来感的科幻大片再次刷爆社交媒体:一支由联想超级智能体组成的时尚“部队”空降上海,气场十足且身怀绝技的联想超级智能体们从“AI之门”鱼贯而出,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前所未见的“智能体时装秀”。最后视频尾版定格在了5月7日联想创新科技大会(Tech World)
时间:2025-04-28 21:18:00 -
搭建“长钱长投”生态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怎么做?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今年以来,监管层推出多项措施引导“长钱长投”,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各类养老金等在内的增量资金入市进程加快。《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推动“长钱长投”,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创新相关产品,同时也离不开投资者教育的持续深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吴飞指
时间:2025-04-28 18:41:00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对现行生态环境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集成升
时间:2025-04-27 10:06:00 -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到清镇市开展帮扶督导工作
为深入打好贵阳市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大宗货物清洁运输率,近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明到清镇市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清洁运输专项督导,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指导企业提升运输绿色化水平。帮扶督导组先后走访贵州华锦铝业有限公司、贵州广铝氧化铝有限公司、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及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
时间:2025-04-25 14:33:00 -
工信部号召更多APP入列鸿蒙应用商店 鸿蒙生态迈向全民共建
本报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鸿蒙系统,作为首个国内自研、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及开源生态,正在成为我国电子化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时代增长的关键力量。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生命体,鸿蒙也在创新中不断演进,释放技术和商业模式红利。《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上,
时间:2025-04-25 1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