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岛地铁7号线二期、15号线一期、8号线支线,传来新进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2:30:00    

近日,

青岛地铁7号线二期、15号线一期、

8号线支线等多条线路

传来新进展。

一起关注

↓↓↓


7号线二期


日前,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青岛地铁7号线蓝鳌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蓝鳌路站在施工过程中成功克服复杂地质条件、密集地下管线及交通调流等多项难题,为复杂老旧城区地铁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蓝鳌路站位于即墨区市中心蓝鳌路与墨城路交叉口处,为地下两层岛式站,总长220m,标准段宽20.1m,深21.5m。施工过程中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一是地下管线错综复杂。车站涉及热力、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电力、通信等7种管线,管线立体交叉空间密布,且存在大量未探明管线,迁改作业场地狭小,管迁工程量及难度为全线之最。项目团队成立管迁专项小组,全程跟班作业,设置网格十字探挖坑点,采用“人工+机械”鱼鳞式逐次探挖,结合BIM实现管线可视化。同时为保证特殊情况下交叉施工,灵活运用大管道贝雷梁悬架、承插式管道土石支撑、密集型管支悬吊等多种保护方案,确保管线安全及施工进度。


二是交通调流难度极大。由于站点位于区中心,青岛地铁第二建设分公司连同项目部通过不断优化调流路平曲线,充分利用原绿化带闲置空间合理增扩车道。结合交叉施工情况,灵活调整封围区域,实施三期调流方案,同时组织专家论证,采用水稳三层连铺工艺,大幅缩短道路施工周期,保障了交通畅通。


三是地质与水文条件复杂。车站穿越人工填土、粉质黏土、角砾、砂岩等多种地层,且三面环河,地下水补给充盈,基坑渗漏风险极高。施工过程考虑TRD无法入岩情况,创新使用膜袋地表注浆施工工艺,与TRD工法精准搭接1000毫米,形成整体止水帷幕,实现基坑侧壁干燥,渗漏控制达到最优状态。


在青岛地铁第二建设分公司的指导下,中建八局项目团队注重技术创新与绿色施工融合,打造精品工程。一是深化实施内实外美的“饰面高性能混凝土”。通过对原材调研、配合比优化、商混站管控、施工工艺等各环节持续系统研究,结合班组建设实施混凝土浇筑比武,通过“二次分配”激发内生动力,成功解决混凝土浇筑中的烂根、错台、气泡等问题,实现无裂缝不渗漏、表面整体美观的效果。二是科学施工提效率。车站设置两个施工区域,采用“下挖上提、南北对挖、昼夜外运”的开挖方式,142天完成8万余土方开挖,日均出土量达570方。三是建设绿色工地。研发智能管线保护虚拟墙、降噪装置,并采用扬尘天幕等环保措施,践行精益建造理念,有效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5号线一期


近日,青岛地铁15号线项目再传捷报——天山一路站至天山二路站TBM区间右线顺利贯通,成为本线路首条贯通的TBM区间隧道,为全线按期通车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区间全长2514米,下穿多处硬岩断层破碎带、百余栋民房以及高压燃气等管线。在青岛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监督下,青岛地铁集团、第二建设分公司、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等单位协同努力,项目团队积极落实“三位一体”战略,以科学组织、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和环境风险,创新应用“智慧掘进系统”,利用超前地质预报结果,结合实时反馈的监测数据,动态优化TBM掘进参数,成功攻克断层破碎带掘进、地表及管线沉降控制、长距离隧道测量等技术难题。施工过程中,项目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带班、管理人员跟班、安全人员盯班制度,同时强化沉降监测,对地表、建构筑物及管线实施全方位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精准管控。


此外,

8号线支线建设也迎来新进展。


近日,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少海北站-太湖路站区间(以下简称“少太区间”)左线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8号线支线起点至站前大道站9.3公里区间盾构施工任务圆满完成。



少太区间全长721.8米,主要穿越粉质黏土、粗砂、强风化泥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岩。由少海北站出发,沿规划扬州路向西敷设,侧穿连续流高架桥后进入太湖路站。盾构区间采用钢套筒始发、接收,且线路下穿道路以及污水、给水、雨水、热力管道、污水沉井等,施工环境复杂,难度大。


在青岛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地铁集团、第三建设分公司及中国交建8号线支线项目经理部的大力支持下,中交一航局项目团队克服软土地层易造成地表沉降等问题,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地面及隧道专人监测、严格控制出土量确保土压稳定、严密开展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等措施确保盾构掘进安全稳定。



同时,以班组建设为抓手广泛开展拼装手、防水材料粘贴等技能比武,持续提升作业人员技能水平;聚焦盾构掘进参数控制、管片拼装、螺栓复紧等关键环节严加管控,多措并举保障隧道外观及实体质量,“三阶段验收”多次获评“A”级,整体隧道不渗不漏,顺利完成贯通任务。


来源:观海新闻客户端、青岛日报

相关文章
  • 服务暑期返程客流,武汉地铁2、4号线周末加车

    暑期临近结束,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了解到,为迎接返程人员市内公共交通出行,自8月23日(星期六)起,调整2号线、4号线周末运力。具体如下:轨道交通2号线,周六高峰时段最大上线列车数量增加至65列,最小行车间隔压缩至2.7分钟;周日高峰时段最大上线列车数量增加至56列,最小行车间隔压缩至

    时间:2025-08-23 10:00:00
  • 东丽区公共供热管道更新改造项目完工

    日前,东丽区公共供热管道更新改造项目完工。这一惠及5200户居民的暖心工程,让今冬的“暖屋子”更有保障。此次更新改造涉及张贵庄、万新、丰年村等街道的9个小区,项目主要包括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和楼道立管、入户管更新改造,改造总里程47公里。这些小区的供热管网因使用年限较长,老化腐蚀问题突出,不仅导致冬季维

    时间:2025-08-20 11:52:00
  • “山东造”大风车转出百亿大产业!海上“电风扇”半数来自这座城

    在乳山,风电机组在海中矗立,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在岸边同步崛起海上“大风车”转出百亿产业集群在乳山南海域山东半岛南U场址海上风电项目现场,一排排“大风车”在碧波之上悠然旋舞,它们从风中汲取能量,再源源不断地输送至陆岸。风电机组在海中矗立,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在岸边同步崛起。乳山海域的海上风电发电机组中,主机

    时间:2025-08-20 07:23:00
  • 人形机器人“半马”冠亚季军再次站上起跑线!技术都有升级

    来自各地的人形机器人赛队正在北京踏上前所未有的赛道。运动会开幕前,记者探访看到,赛前训练和测试的队伍中,有许多熟悉的面孔。4个月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京开跑。此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也设置了多个跑步项目,“半马”冠、亚、季军——“天工”“N2”“行者二号”均参赛。作为半马的冠军,“天工”在测

    时间:2025-08-15 08:40:00
  • 这场大赛21个项目 赛出城市新温暖

    为进一步开展“百姓志愿 百姓实践 百姓美好生活”志愿服务活动,日前,西青区举办第四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来自全区的21个项目通过现场路演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我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本次大赛主要设置了美丽社区建设类、保障安全稳定类、生态环境保护类、交通秩序引导类、城市形象展示类、服务百姓民

    时间:2025-08-15 0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