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你家冰箱有没有!14岁男孩差点儿被它炸断拇指
冰镇冷饮冰激凌
为冷链食物保鲜
制作“仙气飘飘”的网红饮料
……
干冰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
但很多人不知道
干冰若储存、使用不当
便会“暗藏杀机”
把干冰当玩具摇
14岁少年手指被炸得深可见骨
前不久,湖南一名14岁的少年维维(化名),在爸爸网购冰激凌的箱子里发现了用于冷藏的干冰,便拿走当成玩具玩,捏在手里反复摇晃。
突然,密封袋里的干冰发生爆炸,维维的右手瞬间鲜血直流,拇指虎口处被撕开一道约10厘米的伤口,深可见骨,肌肉组织断裂外露,还伴随着拇指骨折、关节脱位,整个拇指完全失去知觉。
见状,家人赶紧带他到当地医院包扎,随后紧急转往湖南省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经治疗,维维的拇指保住了,但后续还需长期康复训练,才能慢慢恢复手部精细动作功能。
维维懊悔不已:“早知道干冰这么危险,我绝对不会去玩。”

干冰不是“冰”
爆炸威力堪比鞭炮
干冰,又名固态二氧化碳,通常为无毒无味的白色固体,形状不一。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可以直接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升华时体积膨胀800倍至1000倍,加入热水后会急剧加速升华产生大量烟气。

湖南省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陈建民介绍,如果将干冰装在密封袋里摇晃,随着气体不断增多,袋子承受不住压力就会爆炸,爆炸产生的威力是普通鞭炮的数倍,瞬间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干冰使用不当
可能造成致命危险
- 爆炸
在密闭容器中使用干冰:干冰在常温下易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密闭容器内压力升高,超过容器承受极限后产生爆炸。

△图源:广东消防
在冰箱内放置干冰:干冰的升华温度约为-78.5℃,而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在-4℃至-24℃之间,因此干冰放入冰箱后,会持续升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冰箱内部压力过大,发生爆炸。

△图源:广东消防
- 窒息
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导致人呼吸困难,如果在较封闭的空间内,短时间就可引发窒息,危及生命。
- 冻伤
干冰是温度在-78.5℃以下的固态二氧化碳,直接接触皮肤会瞬间带走热量,非常容易造成冻伤,甚至导致皮肤坏死,重则伤及肌肉、骨骼。
收到冷链包裹
如何安全处理干冰?
- 别让孩子触碰
家长要把干冰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防止儿童因为其“烟雾缭绕”而好奇把玩,明确告诉孩子干冰不是玩具。
- 拒绝密闭空间
切勿将干冰存放在矿泉水瓶等密闭容器中,或保存在冰箱里;干冰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空间内存放使用干冰。
- 接触必戴防护
不要直接接触干冰,为避免冻伤,可使用防冻手套或夹子拿取干冰。
- 受伤立即就医
当人体皮肤接触干冰后出现冻伤,应对周围皮肤热敷并使用冻疮膏进行处理,若冻伤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
一旦被干冰炸伤,应马上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
快看你家冰箱有没有!14岁男孩差点儿被它炸断拇指
冰镇冷饮冰激凌为冷链食物保鲜制作“仙气飘飘”的网红饮料……干冰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很多人不知道干冰若储存、使用不当便会“暗藏杀机”把干冰当玩具摇14岁少年手指被炸得深可见骨 前不久,湖南一名14岁的少年维维(化名),在爸爸网购冰激凌的箱子里发现了用于冷藏的干冰,便拿走当成玩具玩,捏在手里反复摇晃
时间:2025-08-19 09:22:00 -
文化破圈,故事进城 朱怡:好文创是对美好生活的真向往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汪洋 【编者按】新闻有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思想有碰撞,弄潮观点把握时代脉搏。一起《读端》,一起“潮”。本期嘉宾是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社会治理与传播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朱怡。根据“南孔爷爷”IP设计的文创产品。潮新闻记者 罗亚妮 摄文创,承载着我们“看过的历史、走过的
时间:2025-06-30 14:33:00 -
“不防晒的防晒衣”曝光 如何正确挑选防晒衣?
近日,话题“央视曝光不防晒的防晒衣”登上热搜,总台《财经调查》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上标有“防晒”字样的产品品类繁多,但部分防晒衣实际无法有效阻挡紫外线,不符合国家标准。商家坦言,消费者很难辨别防晒衣的真假品质。在直播间中,商家用紫外线感应卡测试防晒衣的效果,然而这种方法并不能测试出防晒衣的品质,只是商
时间:2025-06-10 16:22:00 -
警惕“冰箱杀手”!有人已因此死亡
5月25日话题“老人吃冷藏瑞士卷感染李斯特菌去世”登上热搜引发关注2024年12月,一位网友表示家里老人(67岁)吃了一块从冰箱里拿出来、未过期的瑞士卷之后,开始出现发烧、胃疼和干呕等症状。网友家人带着老人去了三家医院,但都找不到病因。几天后,老人确诊感染了李斯特菌。因为失去意识,无法自主呼吸,老人
时间:2025-05-29 11:13:00 -
这5种“高危剩菜”,吃错全家中毒!赶紧扔掉吧
居家过日子,有个剩菜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朋友还可能为了省事儿,一下子做两顿的饭菜,甚至做隔天的饭菜,这些剩菜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食物中毒。特别是老一辈人,剩菜更是吃了一顿又一顿。要知道,剩菜早已不是老一辈的“节俭勋章”,现代家庭更需要讲究科学的“剩”存智慧。这篇文章就给大家整理了5种不能再吃,一定
时间:2025-04-13 0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