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融资问题 更好为民企“输血补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21:29:00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题:破解融资问题 更好为民企“输血补气”

新华社记者李晓婷、魏一骏、余春生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

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正推动各项金融政策落地见效,融资渠道不断畅通、融资成本持续降低、融资模式更加丰富,为民企“输血补气”、激发创新活力。

畅通渠道,打通“最后一公里”

湖南东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上,新升级的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作为一家汽车零配件制造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企业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企业资金一度紧缺,直到通过‘科技贷’获得1200万元信用贷款,才解了燃眉之急。”公司财务总监陈发根告诉记者,两周内放款,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这笔资金助力企业设备升级、提升产能,成功拿下了头部车企订单。

这是湖南省株洲市发改系统工作人员(左一)上门走访了解企业融资需求,介绍金融产品。(汤钢艳 摄)

各地正持续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今年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保持在10%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超过20%。

今年年初,金融监管总局召开的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落细落实,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地方金融部门密集召开相关会议,部署一系列政策举措:重庆建立市、区县两级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湖南株洲构建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安徽创新数据化服务模式……

“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精准。”杭州集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建对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颇有感触。

杨建介绍,公司因发展需要想购置一处办公地,工商银行杭州塘栖支行用个性化线上项目产品“e扩快贷”为公司定制了购置方案,并在利率上给予最大优惠,企业只需拿出20%首付,剩余80%由2000万元贷款支付,“帮企业用最小的成本买下了新楼”。

减轻负担,破解“不敢贷”“不愿贷”

上个月,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马辉完成了今年的续贷申请,隔天1000万元款项顺利到账。“两江新区科技成长贷切实解决了我们的融资需求,无抵押、利率低,靠企业资质就获得了贷款。”马辉说。

民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金融机构在风险防控方面考量较多,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敢贷”“不愿贷”问题。

重庆两江新区创新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兴国介绍,两江新区科技成长贷构建多方协同审核机制为企业“增信”,联合科创局、市场监管、社保、税务等进行协同审查,有效利用各方数据,缓解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已累计服务了1600多家企业,放款金额达50亿元。

这是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张阳 摄)

在湖南湘江新区,当地制定了科技金融风险补偿信用贷款工作管理办法,与25家银行、2家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对科技企业贷款提供70%的风险补偿。

“在政策支持下,合作金融机构信心持续提升,逐步增加专业科技银行设立数量,新区科技创新的外部融资环境也得到极大优化。”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财政金融局党组成员刘清文说。

银行风险被分担,企业融资减负担。更多金融机构加入“朋友圈”,通过市场化竞争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中国农业银行引入了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方式,将“知产”变为“资产”;浙商银行推出“出口数据贷”“出口银税贷”“浙商数据保”等授信模式;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资金流平台查询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缩短了线下跑腿时间……

一系列政策举措和创新机制深化政银企协同,推动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为民营企业注入发展信心。

创新产品,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浙江湖州,各类产业引导基金正成为科创型民企融资的重要手段。

湖州市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处处长丁捷介绍,当地创新打造“1+8”基金矩阵,以人才基金为母基金,严格遴选前沿性新兴产业,组建海邦人才、汇芯数智等8只子基金,累计吸引社会资金10.55亿元,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创新是破解融资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中央及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打造多元化、全周期服务,支持民企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和股权投资基金作用,推动“投贷联动”;金融机构依托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出供应链金融与场景化融资模式……

不久前,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游供应商出现现金流吃紧现象。得知情况后,成都银行重庆分行通过普惠供应链特色产品“惠成信”,向其授信2000万元,指导特斯联公司协助2家上游供应商分别支用资金1000万元,帮助企业稳链、活链、强链。

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流入科技创新的“万亩良田”之中,民营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重庆金融业通过深入实施供应链融资专项行动,实现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支持、资金链与产业链“融合共振”;江苏南京多家金融机构陆续“落子”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政策持续优化和金融深度赋能,民营企业创新动能更足。下一步,重庆将积极申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实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和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等政策,力争2025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8500亿元。

相关文章
  • 飞行影院、机器人爬山……天津这些景区有大变化!

    蓟州区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今年蓟州区在文旅方面拟建设项目35个其中续建项目17个、新建项目18个又将打造一批“网红景点”  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与海河传媒中心合作推出《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25区长访谈”。4月29日,蓟州区区长张建宇和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走进节目现场,介

    时间:2025-04-30 08:55:00
  • 潜江推进技术中心建设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刚)近日,省经信厅公示2025年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名单,潜江市长飞光纤潜江有限公司、潜江市江汉钻具有限公司、晶瑞(湖北)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共3家企业榜上有名。晶瑞(湖北)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近年来,潜江市经信局实施动态化管理模式,定期开展政策宣传专项培训,引导企

    时间:2025-04-29 17:55:00
  • 永杉锂业:今年一季度锂业产品价格下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林子)4月29日,永杉锂业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显示,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49.92万元,同比下降141.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28.50 万元。公司提到,一季度锂业板块和钼业板块均未实现盈利,锂业板块产品价格连续下行,毛

    时间:2025-04-29 17:34:00
  • 一季度全国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2%

    中新经纬4月29日电 国家统计局网站29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2%。具体来看,据对全国8.0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调查,2025年一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93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2

    时间:2025-04-29 10:19:00
  • “最年轻城市”正在建设“最宜老城市”

    来源:经济参考报 每日午间,75岁的陈凤基会走进深圳福田区益田社区数字食堂自助用餐,通过小程序完成用户注册后,AI人脸识别功能会自动为她登录账户,取餐自助称重计价,即时无感支付。在这里,智能餐盘还能为糖尿病患者自动计算碳水含量,大数据可以让高血压老人的汤品悄然减少盐分……开业一年多来,一系列“黑科技

    时间:2025-04-29 0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