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雪廷:把历史告诉未来、把太行精神传承下去
“把历史告诉未来、把太行精神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把人民军队在抗战中‘誓与华北共存亡’的大无畏精神传承下去,以告慰为国捐躯的英烈。”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三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期间,山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太行干部学院特聘教授郝雪廷分享了自己从业余研究者到专业研究抗战、八路军的历程和成果。
新华网:您何时开始对武乡红色文化产生兴趣并着手研究?什么促使您走上这条研究之路?
郝雪廷:武乡是一片红色土地。我的父辈们参加过抗战的很多环节,因此红色基因从小便在我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
高中以后,我爱好文学,经常写小说、诗歌、散文,每次提笔写的内容几乎都和抗战历史有关。参加工作以后写作的内容也都离不开这个,越写越觉得这一段历史非常深厚,非常值得传承。
到1995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老馆长把我调到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工作,自此,我从一个业余的研究者成为一个专业研究抗战、研究八路军的人,也真正钻进了故纸堆里寻找历史、探索历史。
新华网:据您研究,武乡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它为何能孕育出如此深厚的红色文化?
郝雪廷:武乡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八路军总部进驻是分不开的。八年时间,八路军总部走过35个县,82个村,武乡是八路军走过的35个县中唯一一个进驻过5次的地方,八路军总部在武乡总共驻扎过9个村庄。
八路军总部选择武乡,与当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等方面都有关。武乡是上党盆地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上党是中原的屏障,而武乡又是上党的屏障。
中共武乡县委1933年8月成立,武乡县委成立以后,带领农民进行了五抗运动(即“抗粮、抗捐、抗税、抗丁、抗债”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民众对共产党产生了高度的信仰。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八路军来太行山区抗日,要选择一个对共产党高度信仰的地方,武乡的这个条件非常典型。
当年武乡在经济方面很有优势,也是八路军来这驻扎、发展、壮大的条件。清朝末年到民国中期,武乡新兴起了一批小晋商,他们家资丰厚。当时,八路军动员、组织、武装群众喊出的口号是“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在共产党、八路军的动员下,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此外,武乡有煤矿、铁矿,可以用来发展军工生产。
新华网:您先后出版了数十部史学研究著作,对武乡红色文化作了怎样的独特阐述?
郝雪廷:我写的关于武乡的几本书,第一本是2024年出版的《武乡历史文化通览》。这本书不仅是写抗战的,而且包含整个武乡的历史。
第二本书是《追寻八路军总部》。为了追寻八路军总部的足迹,我用了两三年时间,把八路军总部走过的地方全部走了一遍、采访了一遍。其中,武乡是重头之一。因为在武乡一个县就驻扎了9个村庄,是所有82个村的九分之一。
《武乡红色印迹》是我和另一位同志李绍君共同编写的,我们把武乡的村几乎跑了个遍。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抗日军政大学等重要机关在武乡驻扎。在这本书里,对于能够进行拍照记录的地点和物件,我们都拍摄了照片,并标注了详细的照片说明,以确保这些红色印迹能够以更加直观、准确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写的书中能够更好地反映武乡的可能是下一本——《奠基武乡》,目前正处于出版筹备阶段。这本书围绕八路军总部第一次进驻武乡的历史史实,记录了当年武乡的优势以及当地老百姓的抗日热潮。我认为这本书可能对反映武乡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会更为突出。
新华网:武乡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在您看来,武乡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哪些亮点和经验?
郝雪廷:近年来,武乡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心对武乡红色旧址进行修缮,到目前为止,大概有上百处旧址得到不同程度的修缮,一些处于濒危状态的旧址重新焕发生机。
为了更好地将红色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观众了解它,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纪念馆、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以及石圪垤妇训班纪念馆旧址等已经形成对外开放文物点。
除此之外,关家垴战斗旧址、长乐村战斗旧址、八路军卫生部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旧址等旧址维修完成后,我们将在此设置简易展览通过对旧址的参观、展板的了解,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共产党、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做的历史贡献。
此外,山西太行干部学院把关家垴战斗旧址定为干部学院教学点,我们在那里做了标志牌和陈列。游客可以沿着我们设置的旅游路线,特别是到展馆里参观,可以对整个关家垴战斗的全貌做详细了解。
新华网:您长期在太行干部学院授课,并赴各地进行党史宣讲。您认为如何让红色文化更鲜活,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传承?
郝雪廷:在宣讲过程中,我逐渐改变讲课方式。现在的年轻人听这段历史听得少,可能了解不是很深,生硬地灌输历史,他们不一定有兴趣,所以我逐渐修改我的ppt、讲课内容。我总结出经验:讲历史要像说评书一样,设计一些“扣子”,也就是悬念,这样就可以把观众、学员代入到讲解内容中来。通过这样的手段,也能更好地把抗战历史、太行精神传承下去。
新华网:研究和传播红色文化这么多年,您现在最想对年轻一代说些什么?
郝雪廷:作为一位红色文化的传承者是自豪的,同时也是义不容辞的。把历史告诉未来、把太行精神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把人民军队在抗战中“誓与华北共存亡”的大无畏精神,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以告慰为国捐躯的英烈。
希望广大青少年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融入青春的血脉,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在新时代征程中书写出无悔青春。(来源:新华网山西)
编辑:邢璐霞
-
山东省作协来烟开展“抗日烽火在胶东”深扎实践活动
大小新闻客户端7月2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近日,山东省作家协会举办抗日烽火在胶东——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深扎”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山东省文学期刊社、烟台市文联、威海市文联承办。来自全省各地的30余位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由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省文学期刊社社长陈文东带队
时间:2025-07-24 22:25:00 -
武乡农商银行开展党建资料赛评暨党务知识培训活动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提升党务工作者业务水平与履职能力,规范党建工作档案资料整理,近日,武乡农商银行精心组织辖内七个党支部,开展党建资料赛评暨党务知识培训活动。在党建资料赛评环节,该行创新采用交叉互查方式。各党支部党务工作者提前精心梳理党建工作台账。在赛评中,大家边查看边交
时间:2025-07-23 17:29:00 -
从东海之滨到雪山脚下:一位教师的援藏之路
“何老师,历史就是背年份吗?”藏族男孩次仁轻声发问,引发初到西藏昌都三中援藏教师何伟的思考。望着教室里腼腆的面庞,这位来自福建泉州的历史高级教师,感到教育探索已非简单知识传递。2022年8月,何伟成为福建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一员,开始了三年援教生涯。这也引发援藏教师团队的彻夜讨论。他们决心变革
时间:2025-07-07 12:18:00 -
外人眼中的老北京
本期“南都书单”重点向大家推荐一部呈现一百年前老北京风貌的译著《北京纪胜》。英国女作家裴丽珠自幼旅居中国数十年,熟谙北京的方言和市井生活。她以独特的中西双重视角记述20世纪20—30年代的北京风貌,突破传统西方游记的猎奇笔调,以女性细腻且包含深情的文字,写成了这本《北京纪胜》,很值得细读。 “南都书
时间:2025-07-06 07:05:00 -
武乡县:歌声激荡山河韵 劲曲高擎赤帜魂
七一和声映初心,歌声嘹亮颂党恩。6月30日晚,武乡县“弘扬太行精神 把《在太行山上》再唱响”合唱大赛在县影剧院举办。来自各乡镇、各系统的19支合唱队伍用激昂歌声重温峥嵘岁月,以赤诚之心致敬百年荣光,让太行精神在新时代的旋律中激荡回响。“为了这次合唱大赛,我们每天都坚持训练,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想用最
时间:2025-07-02 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