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多个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 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新型储能”列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并强调其作为国家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撑作用。开年以来,各地加速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在新疆吉木萨尔,1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时全钒液流储能一体化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作为吉瓦时级的钒电池储能项目,具有安全性高、充放电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可满足大规模长时储能需求。目前光伏区已具备并网条件,储能工程进度完成30%。

在青海格尔木,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安装调试进度已过半,计划年内并网发电。项目采用新一代的深低温蓄冷关键技术,通过-196℃低温环境将空气转化为液态存储,能量密度较传统技术提升3倍以上。
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液化空气储能项目负责人 郑刚基:它就相当于一个巨型充电宝,将气态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实现储能,将液态空气汽化转化为气态空气释放能量,带动汽轮机发电。

此外,氢能也是储能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吉林,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配备45万立方米的氢气储罐,能够将多余的电量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再进一步合成绿氨与绿色甲醇。
中国能建氢能公司负责人 李京光:项目计划2025年下半年投产,投产后,将实现绿氢年产量3.5万吨,绿氨绿醇20万吨。能够实现绿电就地消纳和高附加值转化,也将加速贯通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各环节。
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场景拓展
在各地新型储能项目加速建设的同时,技术创新也在同步推进。随着产业规模突破7500万千瓦,储能技术研发进入快速迭代期。记者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看到,电化学储能的材料革命、机械储能的规模突破、化学类储能的场景拓展集中呈现,特别是人工智能与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这是目前全球容量最大的8兆瓦时储能箱,搭载的700安时的储能专用电芯,可大幅降低储能电站度电成本。正在演示的这套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能量转化效率超过70%。
参展商 纪律:这套技术特点就是一个是规模大,单机可以做到300兆瓦以上,容量是需要4~10个小时储存容量,同时它寿命很长,30年到50年的使用寿命。

在我国首个吉瓦时级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演示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平台通过470多万个测点数据信息进行精准采集,运用近1800万个算法进行秒级的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运维人员随时掌握储能设备的健康状态。
参展商 陈满:这个算法的准确率达到了97.6%,一旦设备有异常,它能够提前15分钟通知报警给运维人员,避免事故的发生,减少损失。

人工智能与储能产业的融合催生出全新应用场景。这套专门为储能系统搭建的交易智能体,内置人工智能交易大模型,可以实现气象预测、电价预测、自动生成交易策略和控制执行。
参展商 田庆军:目前在山东滨州、江苏射阳、内蒙古都搭载了这一套智能交易体,它比传统的人工或者软件平均预测准确率可以高出5%。
今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将超过30吉瓦
在本届储能国际峰会上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显示,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年复合增长率超100%以上,2025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项目装机有望超过30吉瓦。此外,《白皮书》显示,新型储能将从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商用,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延续高速发展态势,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43.7吉瓦/109.8吉瓦时,同比增长103%/136%,占全球市场59%。年度新增投运装机规模连续3年超过此前历年累计装机总量,并且累计装机首次超过抽水蓄能。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 陈海生:过去几年锂电池的性能大幅度提升,多技术路线迭代加快。储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新增企业数量创新高,行业产能增加,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同时价格下降。中国主要的储能技术均和世界最新水平基本上处于并跑阶段,锂电池、压缩空气和液流电池等处于国际的领先地位。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显示,“十四五”前四年,新型储能年复合(2021—2024)增速为121%;展望2025年,预计新增装机超过30吉瓦,整个“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年复合增速将超过100%。进入“十五五”,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将逐步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
多部门促进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
在“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关键转型期,国家多个部门协同发力,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标准体系为支撑,推动新型储能产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数据显示,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26.5%,累计装机规模达78.3吉瓦。截至2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7500万千瓦。2024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1000小时,较2023年提高一倍,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 边广琦:(下一步)将以新型储能试点项目,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科技专项等为抓手,持续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同时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努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创新。

我国新型储能产业链快速发展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产品经济可行性、电力循环寿命等显著提高。2024年全国锂电池的总产量1170吉瓦时,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 周海燕:(下一步)聚焦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等方向支持先进储能技术和产品研发,支持固态储能电池等攻关突破,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储能深度融合。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场景的应用,推动风光储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等新模式落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
绘就沂蒙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临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综述之三
■深入贯彻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绘就沂蒙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全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综述之三在临沂客户端讯陌上花开蝶自来,金鱼跃池富民欢。沂水县诸葛镇“陌上花开”乡村振兴片区的养殖池里,14万尾观赏鱼“游”向全国各地;兰陵蔬菜大棚里,鲜嫩的蔬菜通过冷链车直抵上海菜场,丰富着长三角群众的菜篮子
时间:2025-08-24 01:19:00 -
东丽区公共供热管道更新改造项目完工
日前,东丽区公共供热管道更新改造项目完工。这一惠及5200户居民的暖心工程,让今冬的“暖屋子”更有保障。此次更新改造涉及张贵庄、万新、丰年村等街道的9个小区,项目主要包括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和楼道立管、入户管更新改造,改造总里程47公里。这些小区的供热管网因使用年限较长,老化腐蚀问题突出,不仅导致冬季维
时间:2025-08-20 11:52:00 -
陕西启动2025银发经济产业目录申报 重点聚焦23类适老产品
陕西网讯(记者 南楠)近日,省工信厅、省民政厅联合印发通知,正式启动2025年银发经济产业目录申报工作。此举旨在落实国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的部署要求,通过遴选优质适老产品和服务,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推动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本次申报首次将智慧养老与大健康产品纳入重点范畴,涵盖老年服装服饰、适老化家
时间:2025-08-20 10:09:00 -
首批量产交付!常熟企业为电动飞机装上“中国心”
8月18日,“电启凌云·翼展未来”正力新能电动航空能源系统首批量产交付仪式举行,当日向合肥零重力飞机工业批量化交付。正力新能电动航空能源系统首批量产交付。通讯员 李献/摄本次交付的电动航空能源系统采用双重半固态技术,通过材料、电芯与系统的协同创新,首次实现了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倍率、快充的“三高一
时间:2025-08-20 07:28:00 -
“山东造”大风车转出百亿大产业!海上“电风扇”半数来自这座城
在乳山,风电机组在海中矗立,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在岸边同步崛起海上“大风车”转出百亿产业集群在乳山南海域山东半岛南U场址海上风电项目现场,一排排“大风车”在碧波之上悠然旋舞,它们从风中汲取能量,再源源不断地输送至陆岸。风电机组在海中矗立,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在岸边同步崛起。乳山海域的海上风电发电机组中,主机
时间:2025-08-20 07: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