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谁在鼓吹“贷款不用还”?小心成为“职业背债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4:17:00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新闻:金融监管总局警示“职业背债”陷阱,媒体揭露骗贷黑产链

近期,一种以“贡献征信、轻松赚钱”为诱饵的“职业背债”骗局频现,一些消费者因轻信“只贷款不还钱”而身陷巨额债务,甚至面临信用破产、刑事追责等严重后果。

有媒体披露了一起典型案例:在福建某村,53岁的黄某礼被中介包装成“优质客户”,通过伪造工作证明、虚构银行流水、假冒装修、造假毛竹贷等一系列手段,从三家银行骗取四笔贷款共计48.2万元,最终因无力偿还沦为“职业背债人”。

在当地像黄某礼这样被不法贷款中介“包装贷”出来的“职业背债人”还有不少,比如:村民陈某军背了41万元,村民王某长背了四笔贷款共计72.8万元,村民陈某壮背了两笔共86万元等等。

“职业背债”骗局常以“无需还款”“短期高收益”为噱头,诱导消费者以本人名义办理贷款,而贷款所得则大部分被不法中介抽取高额“手续费”。为骗取银行资金,这类中介往往提供虚假收入证明、银行流水、工作单位证明等“包装材料”,将并不具备贷款条件的人冒充成“优质客户”。在一些已经披露的案例中,非法中介、炒房客、甚至个别银行客户经理“里应外合”,层层瓜分贷款,银行贷前、贷中、贷后“三查”机制形同虚设。

一旦贷款批下,所谓的“酬劳”只是冰山一角,债务的重担却压在背债人头上。背债人不仅面临银行催收、罚息、诉讼,征信记录也严重受损,今后获取金融服务、就业出行都受到限制;更有甚者,因参与伪造材料、骗取贷款等行为涉嫌诈骗、非法集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专门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增强风险意识,远离“职业背债”陷阱。目前,公安部与金融监管总局正联合开展打击金融领域“黑灰产”的专项工作。

麻辣财评:斩断“职业背债”黑产链,对金融骗贷“零容忍”!

“职业背债”不是个体违规,而是一种伪造信用、套取资金、转嫁风险的系统性金融欺诈行为,必须高度警惕、重拳整治。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与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5年版)》提出,要对违法违规获取信贷资金、骗取财政资金、提供虚假材料等行为,依法纳入信用惩戒范畴。虽然目前“职业背债”尚未作为独立条目明确列入,但其本质行为正不断触碰这一清单所设下的法律红线。清单的发布,是信用体系治理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体现,也为“职业背债”这类打擦边球的灰黑操作提供了制度封堵空间。

7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今年上半年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名单103.3万人次,同比下降2.46%,连续五个季度下降,反映出信用惩戒体系效能正逐步释放。下一步,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例、司法判例明确边界、压实责任,推动将严重失信骗贷行为纳入跨部门联合惩戒范围,形成震慑效应。

防范“职业背债”乱象,还须金融、监管、公众三方合力。金融机构要守住风控底线,强化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严防内部人员与非法中介勾连;监管部门要完善信用惩戒机制,严打“包装贷”行为,打击伪造收入、流水等“材料工厂”,并借助大数据、AI技术推进信息联网核验,实时识别“多人同址申贷”“流水雷同”等异常;公众则应擦亮眼睛,认清“轻松贷款”“借名赚钱”等虚假宣传,珍惜个人信用,理性借贷。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 谁在鼓吹“贷款不用还”?小心成为“职业背债人”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新闻:金融监管总局警示“职业背债”陷阱,媒体揭露骗贷黑产链近期,一种以“贡献征信、轻松赚钱”为诱饵的“职业背债”骗局频现,一些消费者因轻信“只贷款不还钱”而身陷巨额债务,甚至面临信用破产、刑事追责等严重后果。有媒体披露了一起典型案例:在福建某村,53岁的黄某

    时间:2025-07-25 14:17:00
  • 珂玛科技受益行业复苏营收预增超33% 拟1.02亿收购铠欣半导体丰富产品布局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实习生 骆佳慧借助对外并购,珂玛科技(301611.SZ)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碳化硅陶瓷材料和零部件领域的产品布局。7月22日晚间,珂玛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1.02亿元收购苏州铠欣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铠欣半导体”)73%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铠欣半

    时间:2025-07-24 08:54:00
  • 4股上涨空间有望超20%!

    7月23日,A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沪指3600点得而复失。市场成交额达到1.9万亿元,较昨日小幅缩量。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超过1200只。从概念板块来看,雅下水电、高压氧舱、互联网保险、细胞免疫治疗等涨幅居前。4股机构预测上涨空间均超20%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今日机构研报共发布29条买入型评级

    时间:2025-07-24 03:26:00
  • 大暑天,神秘人来取31万元现金……

    【来源:如东公安】高中同学突然出现介绍投资理财项目躺着就能赚钱?真实案例7月22日中午县公安局接到一条线索一名疑似电诈受骗人在银行取现31万元后不知去向警方立即启动快处机制“喂喂,请问你是马先生(化名)吗?”民警第一时间拨通当事人电话“我是如东县公安局民警,你是不是刚刚从银行取了一笔现金,你现在在哪

    时间:2025-07-23 17:09:00
  • 新特电气控股股东、实控人等拟合减不超3%股份,订单价格下滑,公司去年净利创五年来首亏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薇7月21日晚间,新特电气(301120)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谭勇、宗丽丽、李淑芹和宗宝峰计划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约111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剔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的股本的比例为3%。按7月21日该公司股票收盘价13.02元/股计算,本次减持

    时间:2025-07-22 1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