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哪怕只美好一点点”:广西年轻母亲带儿子来广州治疗肿瘤 百忙中用一幅幅画消解压力传递祝愿
【来源:大洋网】

罗崧瑜近期完成的一幅温馨画作。

罗崧瑜边带儿子边画画。
这个故事发生在“广州小家”——这里是不少异地来穗就医的困难患儿家庭的“庇护站”。
在生完二胎后,罗崧瑜原本想重回职场打磨自己。没承想,在她刚找到一份美术老师工作后不久,上天就给了她一次“重击”:小儿子仁宣查出髓母细胞瘤。
从2024年起,她只身一人带着孩子从广西来到广州求医。在医院病房和“广州小家”的日子里,她的名字被隐去,身份只剩下“仁宣妈妈”。坚强的她没有被挫折击倒,反而挤出时间重拾画笔,用一幅幅温暖的画传递快乐与希望。
走访:
“小家”里也有“暖色调”
据了解,“广州市小家公益服务中心”共有14处,患儿家属通常将它亲切地称为“广州小家”。
罗崧瑜母子所在的“小家”位于西门口地铁站附近一栋三层旧楼里。沿着楼梯爬到顶是一条长走廊,走廊上十多个塑料盆桶排成列;头顶的晾衣绳上悬着几十件衣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洗衣粉清香;再往里走,走廊一侧是灶台,另一侧是生活间。
还没走几步,一个光脚的小男孩正巧从里面冲出来,撞见记者又怯怯地缩回门后;一位像爸爸模样的男子端着碗从房间里追出来,忙着给男孩递饭——如果不是留意到孩子手臂上的PICC导管,或许很难将这个活泼的男孩和“肿瘤患儿”联想到一起。
而在这处“小家”,目前居住的17户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印记”。
到了走廊尽头倒数第二间房,门正开着。记者一眼就猜出,那个站在画板前、手里拿着调色盘和画笔的女生就是罗崧瑜。“等我画完这一笔!”抬头见到记者,她笑了笑,笔并没停下,顷刻间,一位粉衣女孩已跃然纸上。
这是罗崧瑜的“画室”,也是她在广州的“家”:十平方米的客厅兼餐厅,卧室只放得下一张小床和一个衣柜。房间角落、床上已摆了十多幅画。“这里提倡整洁,幸亏陈姐她们包容,不然我哪能画下去。”她笑着说。而在罗崧瑜画画的同时,在她身后,“小家”的社工陈姐正在帮她带孩子。
“这十多幅画,都是准备给中山一院心血管儿科的。”罗崧瑜介绍。她的画作以油画为主,内容既有花雨中起舞的绿衣女孩、追光的向日葵花海,也有“如你所愿”的彩墨字和“万能”的哆啦A梦……童真、快乐与希望,这就是罗崧瑜想传递的祝愿。
过往:
她辞职携子来穗治病
命运的“玩笑”出现在去年9月。当时,3岁的小仁宣突然出现躯体异常:起初只是表现为走路高低腿,抬不起脚,到后来他逐渐出现膝盖疼、头疼甚至浑身抖动。
彼时,刚找到一份书法机构美术老师工作的罗崧瑜正准备重返职场,她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髓母细胞瘤经典型4级。硕大的肿瘤将近5厘米,压迫了孩子的小脑和脑干。等他手术完从ICU出来,罗崧瑜发现小仁宣失去了行走和语言的能力。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治疗条件,她和丈夫决定来广州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儿科治疗,由于丈夫需要留在老家工作养家,她只能放弃刚找到的这份工作,独自带儿子来到广州。
“那段时间身心俱疲。一方面是经济压力,孩子先后经历了3次手术、8次化疗和8次放疗,花光了家里几乎所有积蓄;另一方面是身体消耗,孩子没办法走路,我当时刚来轮换着住在相对便宜的日租房里。每天都得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拿着桶和盆跑上跑下……”罗崧瑜说,后来医院里的病友告诉她,广州有为异地来穗困难患儿家庭提供免费住宿的公益项目,她便提交了申请,通过评估后和儿子住进了一处“小家”。
最累的时候,她感冒发着高烧,却不得不硬扛着继续照顾孩子。担心将病毒传染给儿子,晚上抱着他睡觉时罗崧瑜甚至戴着两三层口罩。聊起当时的片段,这位还没到30岁的年轻母亲不禁自嘲:“人家是三十而立,我还没来得及立呢,怎么就倒下了。”
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四周是白墙和日光灯。一天在等待小仁宣化疗期间,看着空寂的走廊和洁白的墙壁,罗崧瑜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是墙上有画就好了。”她让家里人寄来纸笔和颜料,决心让明亮的色彩在医院病房和“小家”的房间里洇开。
坚持:
把画画当作突破口
直到重新拾起画笔,罗崧瑜才重新找回自己。“感觉无路可走时,总要找一些突破口。”她说。
只是照护孩子期间,时间最为宝贵。为了完成这些画,罗崧瑜房间里的灯每天都是最晚熄灭的。一幅画她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通常她都是等孩子夜里入睡后,才敢悄悄起身拿起画笔继续画,一画就到了凌晨三四时,短暂睡到早晨七时,她便要起床带孩子去医院继续治疗。
小仁宣也知道妈妈喜欢画画,尽管因为手术他丧失了语言功能,但每次只要看到妈妈拿起画笔,他都会努力保持安静,守在妈妈身后。
一些社会热心人士通过“小家”看到罗崧瑜的画后,都被画面中的蓬勃生命力所打动,有人更提出想花两百元买下其中一两幅,一方面希望可以帮补孩子的治疗开销,另一方面也想鼓励罗崧瑜继续坚持下去。而这也给罗崧瑜的家庭带来了一些新希望。
罗崧瑜表示,她想给心血管儿科画满20张画,这些画的名字就叫“向阳而生”。
母亲心声:
美好一点点也是美好
“到现在为止,还没人问过我的名字,大家都叫我仁宣妈妈。”采访快结束时,罗崧瑜拥抱了记者:“你是第一个问我叫什么名字的人。”
“崧瑜”,字面寓意为“山林里的美玉”,这个名字是她几年前给自己重新改的,蕴含了她对美好的向往。
社工陈姐告诉记者,在“小家”里,家属们经常会互相交流,哪个病的治愈率高,哪个药能否报销,大家心里都有数。尽管治疗可能是个“无底洞”,但大家都想尽力试试。“因为如果不去试,家长们怕将来会后悔。”
罗崧瑜其实也做好了心理准备。“髓母细胞瘤典型4级,有人说它的三年生存率是65%,五年生存率只有45%。但那又怎么样呢?总得试试。”她一边画着笔下的图案,一边喃喃地说:“哪怕只美好一点点,也是美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程依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一地高铁站内商店停售泡面?官方回应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广州东站即将下架站内商店的泡面,此事引发热议。8月11日,该网友再次发贴称,广州东站内的商店已停售泡面改为售卖拌面,并附上照片佐证。该照片显示,超市货架上陈列着多款拌面产品,而未见泡面的踪影。对此,有网友猜测此举可能与泡面带汤水、气味较重有关。铁路12306官网曾提醒,旅客列车车
时间:2025-08-14 13:31:00 -
广州小贷行业“亮家底” 农牧户和小微贷款增长明显
中经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尽管小额贷款行业近年来持续收缩与调整,但一些区域的良性实践也在为探索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近期,广州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广州市小贷协会”)公布了上半年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基本发展情况和多项指标排名情况。根据披露,截至2025年6月末,广州市107家小额贷款公司投放贷
时间:2025-08-09 03:07:00 -
-
15秒看河北|飞瀑流泉入画来
在阜平县黄草洼瀑布,清澈的山泉飞流而下,溅起朵朵白色水花,与群峰、草木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灵动美丽的生态画卷。 拍摄|许佳奇、王玉国、白睿祺 剪辑|戎晓杰
时间:2025-07-24 07:31:00 -
河北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展演在石举办
河北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展演在石举办让爱的阳光洒到每个孩子身上图为7月19日展演现场。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一束白光无声地倾泻而下,将舞蹈少年笼罩其中,他们舞动的手掌如饱蘸能量的巨笔,擦过纱幕时留下炽热的光痕……7月19日晚,河北会堂,来自石家庄市特教学校的17名学生,为现场千余名观众带来舞蹈《吹吧!
时间:2025-07-20 08:10:00